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宁城老窖承德总代理 > 公司动态 > 迎宾待客饮酒习俗【饮酒知识】

公司动态

迎宾待客饮酒习俗【饮酒知识】

关键词:

宁城老窖饮酒习俗

2013-01-30

飨饮。《诗?风?七月》记载,“朋酒斯飨,曰杀羔羊”。这说的是与乡人共饮。东汉孔融说过,“座上客常满,樽中酒不空,吾无恨矣!”他这热情好客的态度,在历代知识分子中具有代表性。只要乡人聚在一起,就以酒款待,这已成为人们之间热忱大方好客的传统习俗。在古代,主人以酒飨客,客人以酒献主是常有的事。这种“互为主客”的飨酒方式,至今也能见到。
  饯行。我们的民族是很重感情的民族,但有传统精神,朋友从不妄交,而交则不轻弃。一旦离别就要设酒惜别,平日的友情,临别的情丝,往往在饯行达到高潮,真诚的祝愿,殷切的期望。通过饯别酒,点点滴滴入心头,这就是唐代李白诗中所写的,“金陵子弟来相送,欲行不行各尽觞”。王维诗中所写的“渭城朝雨邑轻尘,客舍青青柳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。
  洗尘。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,不仅重离别而且重相逢,无论初交还是重逢,都有真心实意的表示,都要设宴、接风、洗尘,这不只是出于礼貌,更重要的是表示友好和尊重友谊。唐代李白初到长安,贺知章一见如故,解金龟,“换酒与倾尽醉”,王维也写过“竹叶连糟翠,葡萄带曲红。相逢不令尽,别后谁为空!”白居易在《对酒》诗中有“相逢且莫推辞醉”的名句。
  客饮。人们客居他乡,无论离乡多久,不管走到何处,对故乡的印象、亲人的印象总是很深的,所以,很多人借酒怀思。唐代李白的“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。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处是他乡。”明代吴承恩写道,“村旗夸酒莲花白,津鼓开帆杨柳青。壮岁惊心频客路,故乡回首几长亭”。清代郑板桥在《客扬州不得之西村之作》诗中说“自别青山负夙期,偶来相近辄相思。河桥尚欠年时酒,店壁还留醉后诗”。饮酒是思乡的一种具体表现。它与爱家乡、爱祖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。
  饮酒时机
  在我国,饮酒已成为人们探亲访友,彼此谈心,沟通信息,增进友谊的纽带和桥梁,正因为这样,饮酒时所占的时间就比不饮酒而直接就餐时所占的时间要长得多。平时,大家要从事生产劳动或社会所必须的其它劳动,很难抽出充裕时间在一起饮酒,于是就只好在节假日悠闲时间饮酒了。而且习惯成自然,逢年过节就成为家人团聚、亲友之间宴请的好时光。
  我国的节日很多,几乎月月都有。而且会饮酒的人,几乎过节必饮。节日,如果没有酒助兴,就会暗然失色。
  我国代代相传,全国上下不离酒的年节有:
  春节。俗称过年。汉武帝时,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;辛亥革命后,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。春节期间要饮用屠苏酒、椒花酒,寓意吉祥、康宁、长寿。
  “屠苏”原是草庵之名。相传古时有一人住屠苏庵中,每年除夕之夜,他给邻里一包药,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井中浸泡,到元旦时,再用这井水对酒,合家欢饮,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。后人便将这草庵之名作为酒名。饮屠苏酒始于东汉。
  “椒花酒”是用椒花浸泡制成的酒,它的饮用方法与屠苏酒一样。
  灯节。又称元宵节,上元节。这个节日始于唐代,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,是三官大帝中上元赐福天宫紫微大帝的生日,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宫祈福,必用五牲、果品、酒供祭。祭礼后,撤供,家人团聚畅饮一番,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。晚上观灯,看烟火,食元宵。
  中和节。又称春社日,时在农历二月一日,祭祀土神,祈求丰收,有饮中和酒、宜春酒的习俗,说是可以医治耳疾,所以人们又称之为“治聋酒”。据清代陈梦雷纂的《古今图书集成?酒部》记载,“中和节,民间里闾酿酒,谓宜春酒。”
  清明节。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。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,有扫墓、踏青的习俗。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。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。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,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,“何处难忘酒,朱门美少年,春分花发后,寒食月明前”。杜牧在《清明》一诗中写道,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;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
  端午节。又称端阳节、重午节、端五节、重五节 、女儿节、天中节、地腊节。时在农历五月五日,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。人们为了辟邪、除恶、解毒,以前曾有饮菖蒲酒、雄黄酒的习俗,同时还有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花酒的习俗。
  中秋节。又称仲秋节、团圆节,时在农历八月十五。在这个节日里,无论家人团聚,还是挚友相会,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。文献诗词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,《说林》记载,“八月黍成,可为酎酒”。五代王仁裕着的《天宝遗事》记载,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,并熄灭灯烛,月下进行“月饮”。韩愈在诗中写道,“一年明月今宵多,人生由命非由他,有酒不饮奈明何”?到了清代,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。直到今日也还有在中秋节饮桂花陈酒的习俗。
  重阳节。又称重九节、茱萸节,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,有登高饮酒的习俗。始于汉朝。据宋代高承着的《事物纪原》记载,“菊酒,《西京杂记》曰,‘戚夫人待儿贾佩兰,后出为段儒妻,说在宫内时,九月九日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。云令长寿’。登高,《续齐谐记》曰,‘汉恒景随费长房游学,谓曰,‘九月九日,汝家当有灾厄,急令家人作绢囊,盛茱萸,悬臂登高山,饮菊花酒,祸乃可消’。景率家人登,夕还,鸡犬皆死。房曰,‘此可以代人’。”自此以后,历代人们逢重九就要登高、赏菊、饮酒,延续至今不衰。除饮菊花酒外,有的还饮用茱萸酒、茱菊酒、黄花酒、薏苡酒、桑落酒、桂花酒等酒品。
  除夕。俗称大年三十夜。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。人们有别岁、守岁的习俗。除夕夜通宵不寝,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。始于南北朝时期。梁代徐君倩在《共内人夜坐守岁》一诗中写道。“欢多情未及,赏至莫停杯。酒中喜桃子,粽里觅杨梅。帘开风入帐,烛尽炭成灰。勿疑鬓钗重,为待晓光催。”除夕守岁都是要饮酒的,唐代白居易在《客中守岁》一诗中写道,“守岁樽无酒,思乡泪满巾”。孟浩然写有这样的诗句,“续明催画烛,守岁接长宴”。宋代苏轼在《岁晚三道序》中写道,“岁晚相馈问为‘馈岁’,酒食相邀呼为‘别岁’,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‘守岁’”。
  除夕午夜,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,向长辈敬辞岁酒,这一习俗延续至今。
 

我要评论(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,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,请点击注册新用户!
  • 评论内容:
客服中心
销售专员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加盟代理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
x

填写举报信息

提示: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,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